網頁

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

鬼母故事


        清代張潮白話短篇小說《虞初新志》卷十收錄李清〈鬼母傳〉,有一則非常感人的故事,全文如下:

        鬼母者,某賈人妻也。同賈人客某所,既妊暴殞。以長路迢遠,暫瘞隙地,未迎歸。適肆有鬻餅者,每聞雞起,即見一婦人把錢俟,起步纖音,意態皇皇,蓋無日不與星月侔者。店人問故,婦人愴然曰:「吾夫去,身單,又無乳,每饑兒啼,夜輒中心如剜。母子恩深,故不避行露,急持啖兒耳。」

        店中初聆言,亦不甚疑,但晝投錢於笥,暮必獲紙錢一,疑焉。或曰:「是鬼物無疑。夫紙爇於火者,入水必浮,其體輕也。明旦盍取所持錢,悉面投水甕,伺其浮者物色之。」店人如言,獨婦錢浮耳。怪而踪跡其後,飄飄颺颺,迅若飛鳥,忽近小塚數千步,奄然沒。店人毛髮森豎,喘不續吁,亟走鳴之官。起柩視,衣骨燼矣,獨見兒生。兒初見人時,猶手持餅啖,了無怖畏。及觀者蝟集,語嘈嘈然,方驚啼。或左顧作投環狀,或右顧做攀衣勢,蓋猶認死母為生母,而呱呱若覓所依也。傷哉!兒乎!人苦別生,兒苦別死。官憐之,急覓乳母飼,馳召其父。父到,撫兒哭曰:「似而(爾)母!」是夜兒夢中趯趯咿喔不成寐,若有人嗚嗚抱持者。明旦,視兒衣半濡,宛然未燥,訣痕也。父傷感不已,攜兒歸。

        後兒長,貿易江湖間,言笑飲食,與人不異。唯性輕跳,能於平地躍起,若凌虛然。說者猶謂得幽氣云。兒孝,或詢幽產始末,則走號曠野,目盡腫…… 。

        故事中商人之妻與丈夫出外時,突然暴斃,當時她已有身孕,因路途遙遠故葬在他鄉。墳場附近有個賣餅的店家,每天清晨都見到一個婦人趕在天亮前來買餅,婦人自訴獨立撫養嬰兒,苦於奶水不足,所以急著買餅給孩子吃。然而店家卻發現每天結賬時都會收到一張紙錢,便試著將收來的錢丟到水裡,發覺婦人拿來的錢會浮在水上。跟蹤婦人到了一處墓地,於是告官開棺。女屍衣服及骨頭早已腐爛,旁邊卻有一個嬰兒正在吃餅,不知母親早就死了。最後官府找來他的生父,在回去的第一晚,小孩睡的不安穩,似乎有人哭著抱他。隔天一早,父親看到孩子衣服半濕,猜測是母親前來訣別留下的淚痕。孩子長大後,若有人問起他嬰兒時期被鬼母撫養之事,便跑到曠野嚎啕大哭,哭到雙眼紅腫。

        多麼令人動容的故事!一般人印象中的鬼多半復仇心重、青面獠牙、陰森恐怖,有的甚至要找替死鬼才能投胎,所以正常情況下,人們對鬼絕對沒有好印象。但故事當中的鬼,不但不可怕,反而充滿母愛,比許多凡間的母親更像個慈母。她來不及生下孩子就死了,心裡一定充滿了不甘心,也許是執念過強,讓她在死後依然念念不忘腹中的孩子,並想盡辦法把他生下。孩子生下後,因為沒有奶水可喝,她只好向外界求援,每天清晨不辭辛苦到店家買餅。買來的餅不是給自己吃;鬼是不需要吃東西的,但她的孩子並不是鬼,仍須吃東西才能活下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